近段时间,全国多地正陆续传达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《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的工作提示》,其中明确提到一系列有关会展的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,如豪华“办节”,片面追求“人气”,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节、以城市命名的论坛、旅发大会等,为场地建设、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;斥巨资大建城市规划馆、城市展览馆、智慧城市馆等展览设施,使用率低、维护成本高,甚至沦为“半拉子工程”等。
不言自明,“新形象工程”,是指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,打着“为民谋福祉”幌子,大搞特搞一些非必要、非急需项目,这些“新形象工程”不但形式隐蔽,而且巧立名目,严重脱离地方实际、加剧基层财政负担,严重损害群众利益。虽然披上了“新马甲”,但依旧是“老毛病”
“不怕群众不满意,就怕领导不注意”。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“可视范围”内的项目工程,建设各类豪华场馆,其中就包含大量的会展场馆,而不考虑客观实际。例如北方某市,总人口不足400万人,地方财政年预算收入不足100亿元,却斥资逾40亿元建设会展中心、会议中心、博物馆、体育中心等,还请来多个国际建筑公司或设计师,领导脑袋一拍几十亿就没了。这些场馆追求“时尚范、艺术味、国际化”,项目占地多、建筑体量大,运行维护成本高昂,并且这些会展场馆大多以“民生工程”“文化建设”等名义冠冕堂皇推进,界定难、争议多、隐患大,给财政运行、党政形象、民生需求、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。
近些年来,由于受到国家层面的严格管控,党政机关豪华办公楼少了,但“贪大求洋”的豪华公共场馆多了。一些地方的会展中心等场馆已取代党政机关办公楼,成为“形象工程”新表现。这些“新形象工程”虽然披上了“新马甲”,但实际上依旧是“老毛病”,根源在于唯上不唯实的“拍脑袋”决策以及跑偏错位的政绩观、权力观。“新形象工程”的出现,再次印证了作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、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。
此外,一些地方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而且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策划和组织举办各种节庆、论坛等,并且还以城市的名称进行冠名。这些活动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城市的曝光度和吸引力,但这也仅仅只是“3分钟热度”,根本没有持续下去的生存土壤。如果活动组织不当或者效果不佳,那么先前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不说,甚至会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。对于这种“新形象工程”,归根结底,就是脱离实际、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、政绩工程,由内而外透露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气味。
撕开遮羞布,根治老毛病防范和纠治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,关键要在制度层面上下功夫,为严重脱离地方实际、加剧基层财政负担的“新形象工程”划出红线、立下规矩。在会展行业中,可以取消一些存在意义不大、效果不好的论坛、大会、展会,或者将这些活动放入市场的“海洋”中,使其在“丛林法则”下,自生自灭。另外,在进行重大展会项目建设,如修建场馆等,要加大民意征集、财政把关、审计监督和第三方评估等工作力度,落实好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。只有把决策权关进制度的笼子,才能从源头避免类似问题。
此外,还要加大对利用展会搞“新形象工程”相关人员的处罚力度,促使各类展会从务虚向务实转化,撕开违法乱纪人员的“遮羞布”,根治形式主义老毛病。这不由让笔者联想到,今年两会期间多地政府提出要大幅压减论坛、展会、节庆等活动,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、促发展、惠民生上。由此可见,政府的用意就是要将会展行业引领到一个精简化、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去,而绝非去推崇那些只有“表子”没有“里子”的展会活动。不过,“新形象工程”背后的“形式主义”已经成为顽疾,想要根除,就要不破不立,刮骨疗毒。
义乌市丰浙展览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,专注于义乌展台设计搭建,义乌展览搭建,义乌展会搭建装修,义乌特装搭建,义乌展览工厂,以不断追求和超越的意识创造展览行业时尚前卫的设计风格,以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贴心的服务意识获得客户的肯定。更多详情请浏览我司官方网站:www.ywfzzl.com
手机:18657989275
联系人:陆云峰